从资产100亿沦为阶下囚他创造了当年国内最惊人的金融泡沫

2013年10月14日,成都中级人民法院对原托普集团创始人宋如华做出如上判决。

曾经,他作为中国IT界与任正非齐名的风云人物,手下握着27个产业园,上万亩地,百亿资产,还登上了《福布斯》。

宋如华是家中独子,1962年出生于浙江绍兴,父亲寄望他“容颜如华,前程似锦”。

少年时,宋如华家境贫寒,一心想好好读书,出人头地。1979年,第二次参加高考的他进入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(现成都电子科学大学);21岁留校任教;几年后晋升副教授。那时候,这位寒门俊才,兢兢业业的做着大学教授,堪称杰出青年的典范。

或许锋芒过显,身边竟有人借机举报他,宋如华因此被停掉了教育界的奖项评比,还接到了去贫困县支教的调令。

彼时,宋如华初为人父,身侧的妻子意外骨折,他脱不开身。现实给予的无奈下,这位大学教授忿而选择了离开,下海。

1992年,如华和一个好友凑了5000元钱,注册了“托普电子科学发展公司”。宋如华说:“我们要做就做最顶尖的,我们的目标是比尔·盖茨。”

理想是远大的,但一开始,宋如华他们干的是倒卖电脑,整天骑着三轮车在成都城里跑来跑去,一边蹬一边给自己打气:“蹬一下一毛钱,蹬两下两毛钱,100下就是10块钱。”

不断地吃苦,生意场上的挫折,让宋如华学会了“好心欺骗”。从那以后他便置信本人有没有实力不重要,外界认为本人有没有实力才重要。

1993年,宋如华从一位旧识处得知,四川建设信托投资公司需要电子显示屏。而且要求15天内完成安装调试,合同金额为32万元。

对技术一无所知的宋如华一拍板接了。接下来,他每天只睡2小时,带着团队攻关,从原材料到技术加工,甚至安装调试……一切搞定后,离限定日期还有3天。

“救急的差事”让托普在业内名声大噪,宋如华趁热打铁,将托普的业务版图延伸至省内外,成为全国四大供应商之一。到1994年,托普的总资产达到350万元,也渐渐转变成为一家工程型公司。

随后3个大学生耗时3个月开发的一款“自动打印发票的软件”,在一年内给托普创造了4000多万元业绩。

1995年,联想等制造商正饱受海外品牌冲击之苦,托普却成为IT界一股旋风,与风头正劲的华为相提并论。

好景不长,国家一纸令下,各地税务局用了统一的软件,托普的市场瞬间灰飞烟灭,公司高管严重流失,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。当所有人觉得托普会就此沉没时,宋如华却突然发现了一条更大的财路。

1996年秋,宋如华在印度参观了有“南亚硅谷”之称的班加罗尔后,灵机一动,决定在国内复制软件园模式。

当时四川政府渴望快速推进信息产业,宋如华提出的打造西部软件园的计划得到了大力扶持。很快,他顺利拿下了100亩地,还借着软件园的名头,耍手段收了一家壳公司国有机床厂——川长征,闹的风声极大。

不过再大的风声,也没让软件园做出什么像样的成果,但即使如此,这家软件园还是被国家列为全国四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。拿着这个名头,宋如华开始向全国其他地区的领导推销“软件园模式”。

每到一地,他就向当地官员许诺将投资上亿元资金,引入上百家软件企业,把当地软件园做到该省乃至地区最大。短短三四年间,他用这套说辞在全国圈了27个软件园,共计1.2万亩土地,地域覆盖东西南北中。

到2000年前后,托普因为这套圈地的本事笑傲IT界,是业内最大的“地主”。

同时,随着政策利好的推进下,中国股民掀起一股炒股风潮,牛市在即。托普借壳的公司改名“托普软件”后股价一路飙涨,最高涨至每股48元;此外,它还于2000年5月以“软件国际化及倍增计划”的概念,一举募资9.5亿元。

尝到甜头后,宋如华接着炮制本人的第二个神话——“炎黄在线”网站,并借壳了“金狮股份”;此后,宋如华又从已经上市的“托普软件”中分拆出“托普科技”,将其于2001年4月拿到香港上市。

至此,他拥有了三家上市公司,但外界却搞不清楚这三家上市公司具体是做什么的。

有人说,托普虽然自称是一家“IT公司”,可除了倒腾过的电脑、手机、中间件、LED显示屏,市场上根本没有这家公司的其他产品。

从2001年6月开始,A股进入下跌通道,靠生产神话生存的托普面临“裸泳”的危险,为了不让外界看到自己“没穿衣服”,宋如华决定大举向银行贷款。为了让银行相信自己有实力,这场庆典应运而生。

不过这场庆典的效果并不理想,当年8月,一篇名为《托普泡沫》的长篇报道登上新闻头条。托普公司人浮于事,产业园空无一人的运营状况被公之于众。关键时刻,宋如华还玩起了“失踪”,各种负面报道攻击下,媒体已经为托普判了死刑。

在这种情形下,软件园的运营主体——A股上市公司“托普软件”失去了支撑,而与此同时,托普旗下的另外两家上市公司——“炎黄在线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跌入谷底。

这个曾经的风云人物一手缔造了当年国内最惊人的金融泡沫。而且受骗的不止大户,还有散户。

事件后续,媒体爆料收购川长征之前,宋如华在公司内部秘密成立了一个“证券部”,利用内幕消息炒作股价,四个月就将股价从每股6元炒到近25元,从中赚了2个亿。后来他远走美国之后,中国证监会宣布对其实施“永久性市场禁入”。

这时,大戏其实已经落幕,托普没有翻身的资本,在创业的十年间,它没有练就哪怕一项安身立命的真本事。

事实上,宋如华也不想搞核心技术。2002年,他在接受采访时说,托普只有100亿元资产,折合12亿美元,而微软、英特尔一年的研发费用就是30亿~40亿美元。

不搞研发,宋如华的发展战略就是利用中国的特殊国情,先圈地,再圈钱,然后圈人,最后圈市场。

2003年,托普负面缠身时,宋如华曾想过最后一搏,声称将进军物流服务、在线培训和健康护理三大行业,还对公司进行了重组。但后续证明,进军新领域只剩下了空口号,旗下凌乱的子公司根本无从整理。

于是次年3月,宋如华称病辞职;之后飞赴美国,一去不归,托普集团则全面,在10省12市留下了巨额债务,仅给四川一省造成的损失就高达20亿元。

不过事情并未就此结束。宋如华出走后,他的继任者以为他再也不会回来了,便把所有屎盆子都往他头上扣,还说他“带走了8000多万美元”。

宋如华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栽赃,赴美不久,他曾在气愤地说,“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我说话,我感到非常气愤、非常痛心、非常失望。”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回来。

至今,是什么原因让宋如华选择在2011年回国受审众说纷纭,他在受审期间看不出有忏悔的意思,反而不断辩称许多资金的违法调动与他无关,并称自己主政时年薪很少,连宝马奔驰都没有坐过,更没有卷走一分钱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